新闻动态
【上海教育新闻网】交大团队前沿科技“复活”练塘古镇
日期:2016-03-17  来源:媒体聚焦  阅读:3386

  青浦练塘古镇核心保护区日前遭到严重破坏,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记者今天(3月17日)从上海交通大学获悉,交大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将使用照片建模技术“复活”部分被拆除的历史建筑。据介绍,团队目前正在进行调研测绘和资料收集,复原工作将于本周启动。

  现代科技重现古镇旧貌

  “虽然修复历史建筑的价值已经远远不如原建筑,但一定程度上可以恢复古镇的整体风貌,让古镇的总体环境保留历史特色。”据交大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主任曹永康介绍,团队目前正在进行调研测绘和资料收集,随后将通过照片建模技术对毁坏建筑外立面进行虚拟重建,根据档案调查、现场勘探和遗留建筑的相关做法进行复原,整个复原计划有望于本周启动。

  据了解,曹永康和他的研究团队曾于2001年使用这项技术成功复原了上海徐家汇南丹路上的明代大学士徐光启墓石碑坊。团队跑遍历史档案馆、博物馆、建筑档案馆和图书馆,翻阅了大量数据资料和历史照片,通过分析不同角度的历史照片,配合近景摄影技术,自动生成徐光启墓牌坊等历史建筑的三维模型,获得建筑的空间几何尺寸,重新绘制了历史建筑的平、立、剖面、大样等图纸,为复原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这是国内首次应用这种技术准确计算已毁文物的尺寸并进行的复原设计,该项目获得了上海市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

  三维激光扫描、摄影测量建模、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无人机测量……曹永康团队每做一次建筑遗产测绘调研,都像是开了一次小型古建筑保护技术展。 曹永康表示,现代科技与历史建筑保护相融合,为我国建筑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新思路。

  3月4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在文物保护中要加强科技支撑,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文物保护与现代科技融合创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未来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同时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在建筑文化遗产的修缮和保护中,新技术的应用备受瞩目。

  “古建筑数据库”:给历史建筑写病历

  上海周边有很多历史悠久的古镇,除了对某个单体建筑进行维护与修缮外,大量历史建筑群的整体风貌和格局的合理管控也是古镇保护的重要课题。

  “目前国内有不少团队在做和古镇、古建筑保护有关的工作,但是用传统方式记录的信息很分散,实现大范围的数据共享也比较困难。”曹永康表示,当前古建筑数据碎片化,亟待整合,便于分析,“要为整个城市建模,将数据整合到一个平台上。”

  去年,曹永康团队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全站仪、红外热成像仪、无人机、全景相机等先进设备,对江孜古城、白居寺、藏王宫遗址、格西拉康等历史建筑展开了探测评估,进行了基于GIS的数据调查、数字测绘和风险评估。“GIS是用计算机来处理和分析地理空间数据的系统。把GIS引入古建筑保护,可以弥补传统信息记录方式的不足,能形成完整的历史建筑空间‘档案库’。”曹永康介绍说,古建筑的特征、病害信息以及修缮保护方法等等都能在档案库里找到,能为今后遗产的保护、利用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数据。

  据悉,上海交大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拟搭建“上海市历史建筑数据博物馆”,目前团队已经为多个古镇的历史建筑和历史元素建了‘档案’,不但查到系统的古建筑信息,还能为历史建筑病害的提前预防提供参考。

  此外,中心正着手建设“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建筑遗产修复技术国际教育中心”及“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ICOMOS CHINA)数字测量与无损检测研究中心”,提升我国建筑遗产保护的技术能力。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2016.03.17

  原文:交大团队前沿科技“复活”练塘古镇

 

版权所有 © 2014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 沪交ICP备05053   流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