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2016校长奖获得者曹永康:一位建筑遗产保护专家的匠人情结
日期:2016-04-20  来源:学院新闻  阅读:2635

  当工匠精神在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时,一时引发了社会热议。2016年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奖的网络票选里有位老师曾这样被定义:一位建筑遗产保护专家的匠人情结。这位醉心于古建保护的交大工匠便是建筑学系副教授曹永康,他是从上海交大走出来的建筑师、古建保护专家。

  工匠精神,无外乎三点要求: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一以贯之。三个词,十二个字,却苛刻得令人敬畏——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住诱惑,克服得困难。而他正是怀着一颗匠心,先后主持了国内外200多项建筑遗产的保护与修复工作,荣获过“全国十大文物维修工程”等业界最高奖。秉持一份情怀,15载醉心于古建保护,让一座座老房子的光影得以绵延。

 

 

  29岁的建筑师与古建结下的不解之缘

 

  2001年8月,徐光启墓启动原状考古与修复工程,29岁的曹永康领衔重任。面对严重匮乏的历史资料,他带领团队,考察了沪、苏、浙地区大量的明清墓葬,拜访了文史专家、徐氏后人。最后综合运用历史考古、近景摄影测量等技术,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徐光启墓原貌。这一年,曹永康29岁,一名年轻的建筑师心里落下了一粒种子,也许能做的还有更多。

 

  15载匠人匠心,甘做老房子的守护人

 

  此时商业建筑市场方兴未艾,而一斗两升,三砖五瓦,七间四进,九级六面……这些凝固在老建筑中的传统文化符号却在快速消退,曹永康毅然选择了独行与坚守。他用15年的时间,通过专业的勘察、测绘、修复逐渐让这些符号重获新生。15年间他带领团队参与文物预保留历史建筑调研、工业遗产调查与再利用研究、历史建筑勘察与测绘十几万平方米、开展历史建筑修复设计200余项、历史建筑再创作设计二十多项。其实在很多人身边就有不少他守护着的老建筑,上海交大徐汇校区的总办公厅、体育馆、新上院、工程馆等等都是曹永康修复的作品。

  他说自己是老房子的新匠人,因为他不仅致力于研究传统工艺的时代再造,更坚持以科学化、专业化、国际化的视角和技术开展建筑保护。他努力打造出专业学科和高素质团队,自筹成立了上海交通大学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积极推动与国外著名高校、机构的合作研究,把建筑遗产保护学科发展重点特色学科方向。传承同样需要时代的创新精神。

 

  200多处古建修复,文化的一隅也只是他的起点

 

  回眸历史,200多处的古建只是文化的一隅。对曹永康来说,200多处也只是他的起点,坚定、踏实地走下去才是他身上宝贵的匠人精神。

  2004年他以中国江南古典园林风格为新西兰达尼丁市(Dunedin)设计中国花园(兰园),将中国经典的园林艺术展现得淋漓尽致。2008年他不顾安危赶往汶川,顺利完成都江堰青城山天师洞震后抢修设计工作,是灾后第一个完成的文物修复工程。2015年,他组建上海交通大学西藏江孜建筑遗产保护帮扶团,16天,海拔4020米,他们顺利完成3000平米古城测绘,同时获得全国大中专学生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近年来,他更致力于“上海建筑遗产数字博物馆” 、“中欧历史建筑保护理论与技术”高级研修班以及从业人员培训学校等项目的推动,他在不断寻找着这条路的同行者。

  筚路蓝缕也要风雨兼程,秉持一份精益求精的匠人情结,这位建筑师继续在路上!

 

       附件:2016年校长奖曹永康终评材料PPT

 

版权所有 © 2014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 沪交ICP备05053   流量统计